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就业新闻>>阅读文章

【教育部简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发布人:就业处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7日    阅读次数:1912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简报〔2014〕第2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走出去,建“厂中校”,将“教室”搬至企业。一是有效选择。立足学校优势专业,主动选择人才需求旺盛、职业经验要求较高、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协议,对合作方式、内容及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双方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二是校企互利。学校抽调专家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攻关。企业开辟岗位,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和定岗实习;推荐专家、工程师等担任学校兼职老师进行授课,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三是促进就业。学生在“厂中校”学习和锻炼,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需要,自2010年以来,6个“厂中校”主动接纳毕业生1500余名,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引进来,建“校中厂”,将企业和一线生产场所建在学校。一是产学一体、工学结合。学校打造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将工厂建在校内,使车间变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融合、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融合、教学评价与产品质量融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融合,让学生在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从2011年起,学校与6家企业合作建立了6个“校中厂”,学校紧跟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实践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深入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考核标准、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促进学生身份转换。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生产车间亲自动手制造产品,变消耗性、练习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有力促进学生自觉转换身份,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知度。

        推合作,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一是合作建设。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密集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人才培训提供支持。企业利用国家或学校的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更新或完善设备并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二是资源共享。实训基地面向江苏及周边区域的15家中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开放,共享企业场地、设备、技术、人才。三是“订单培养”。校企联合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扩大学校“订单式”培养培训规模,企业满足学校学生实训和定岗实习需求,学校则对于企业急需专门人才,在实习学生毕业时企业优先选用。

        建平台,创办科技园,打造创新创业载体。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和政府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企业进驻园区,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生创业认知实习和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支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三是产学研结合。构建“专业+公司”培养模式,立足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11个相关专业,推荐人才到进驻园区的公司实习,公司为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主动引导和技术支持,实现以研促产,以产助教,产学研结合。

 

        教育部网站报道链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65/201406/1698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