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就业政策>>阅读文章

国外促进政策平衡大学生就业“跷板”

发布人:就业处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03日    阅读次数:3749

第三次就业高峰来临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因此,不仅基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考虑,更基于对社会经济的前瞻性战略思考,中国政府特别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各部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样,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加、日等国也都在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的力度。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将来可能不再有任何用处,新的追加投资会更大,但收效却可能会更小。
 
  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备受关注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这种优势被大学生良好的就业状况所证实。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也存在着巨大波动。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大学毕业后4年之内每年的就业率分别为86%、85%、88%、89%。男女差别不大,但不同专业则有不小的差距,专业技术领域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要比人文与科学专业好得多,就业率的平均差距大约为8.6个百分点。如果以全职就业为标准,那么女毕业生则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男女全职就业率差距在5个百分点左右。2002年美国120万名春季大学毕业生中有近1/3在离开校园6个月后仍处于失业状态,进入2003年后,他们当中还有超过36万人继续求职。
 
  日本劳动省对无工作的新毕业生进行了一项后续调查,要求他们到公共就业保障办公室去登记并接受工作咨询。以前的通则是,毕业生在校时就已经获得从事全职的、永久性的工作的承诺。如,2002年2月,大学生成功找到工作的比例是82.9%,6月份的调查显示大约为90%。但实际的劳动力市场形势要严峻得多,因为这些数据已经扣除了那些已经放弃寻找工作的大学生了。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将来可能不再有任何用处,新的追加投资会更大,但收效却可能会更小(随着年龄的增大与脱离工作时间的加长,学习能力下降),最终他们可能会成为边缘群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欧、美、加、日等各国都极为关注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定。
 
 
  就业需求不足、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不足、供求匹配的效率不足三大问题凸现就业瓶颈
 
 
  就业需求、能力、信息因素困扰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源于就业需求不足,也源于供给方面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不足,还源于供求匹配的效率不足。
 
 
  从就业需求角度看,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均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缓慢,与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形成反差。因为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就业调节器”。
 
 
  从供给角度看,既存在大学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在就业意愿方面,在美国,中小学及特殊教育教师、护理、国民服务、军人等职业都存在着大量需求,但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均衡,需要政策的介入。在就业能力方面,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认为,加拿大的大学面临着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挑战,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学习环境使毕业生能拥有广泛的技能,为其就业做好准备;雇主(市场)日益看重毕业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学应该在所有的教学领域中对此需求做出反应。英国的教育与技能部也声称,除了改进职业技能之外,也要确保所有毕业生拥有应对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的技能,致力于将雇主所需要的沟通、创造性以及与他人共事等方面的技能融入高等教育课程之中。
 
 
  从供求匹配角度看,主要的问题是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等。由于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许多欧洲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提供就业机会信息而不是个别指导。
 
 
  就业政策重点从传统的提供就业维持转向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匹配错位以及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国外三类措施促大学生就业
 
 
  据分析,国外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措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需求促进措施、供给促进措施与供求匹配促进措施。需求促进措施的关键在于鼓励创业精神,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供给促进措施的核心在于提供市场激励,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改进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供求匹配促进措施重点关注大学职业指导体系的完善。
 
 
  需求促进措施。美国是鼓励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根据2002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世界银行的几位专家对8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新公司所需步骤的情况所作的统计表明,在美国,从公司注册到开业所需要经过的审批步骤为4步,从开始申请注册到新公司开业需要等待7天,而为完成公司注册和各种审批步骤所需支付的官方费用仅相当于人均年薪的1%,成立新公司(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底线在美国是零。这些数据清晰地说明美国在企业创立上各种限制措施是非常少的。此外,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有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甚至将必修的“一般管理学”改为“创业精神管理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更已经高达24门,其他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目前都倾力专注于此领域,以求在新经济的舞台上站稳脚跟。
 
 
  供给促进政策。在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促进方面,美国的就业激励措施最为完善,而加拿大的就业能力提升措施更具特色。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或从事特定的职业,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其中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免除学生的贷款义务。美国政府贷款大体有两类:FFEL/直接贷款与联邦帕金斯贷款。就FFEL/直接贷款而言,除了借款者完全和永久性残疾或死亡等原因之外,对于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免除的政策,最高免除额可达完成5年教学工作后未偿还总额中的5000美元。
 
 
  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要求大学、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致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如,大学应该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计划,以发展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综合技能;大学应该咨询产业、政府及行业委员会以确保将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利于学生进行职业决策。政府应该提供核心资助以使大学能继续开发所有学科领域毕业生所需要的技能组合;应该协助建立行业委员会。私人部门应该坚定地承诺实施技能培训与开发,特别是通过内部技能培训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大学生就业匹配措施的核心就在于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利于他们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英国的高等职业服务被公认为是全球的领导者。在英国,国家并没有立法要求大学提供职业信息、建议与指导,但大多数大学均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服务部门,提供大量的职业服务。除了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还为那些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提供特殊服务。他们帮助学生开发职业管理技巧,提供建议,甚至在学生毕业两年之后还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英国职业指导服务的变革战略是将职业指导融入大学课程设计之中并广泛使用ICT技术。
 
 
  牛津大学是英国大学职业服务的杰出代表。牛津大学职业服务处的设立旨在为本校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这些服务与指导包括:专门设立信息室,提供广泛的职业信息资源;提供所有空缺职位信息并能有效搜索;每周发送电子简报;每周编印空缺职位快讯《桥》并寄送给每一位最终使用者;保证学生获得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员的指导和信息咨询,这些职员包括12位职业顾问和4位信息职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与交流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提供机会;与雇主共同合作为学生举办演示会。不仅如此,大学还从需求角度为雇主提供服务,让雇主免费为牛津大学学生做职位空缺广告;精通行业的职业顾问为雇主招聘提供专业建议:邀请雇主参加职业服务处组织的活动与招聘会;邀请雇主参加职业服务处举办的“招聘者”培训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是,牛津大学职业服务不仅为现在的毕业生提供服务,而且也为所有在校学生服务,还为毕业4年之内的毕业生服务。
 
 
  在日本,由于持续下降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专门针对毕业生的措施,主要是促进就业匹配。如针对新大学毕业生,公共就业保障办公室根据毕业生的特定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与配置服务;日本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机构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共职业培训,对学校毕业生(不只是大学毕业生)的培训期限通常为1年至2年;为保证就业机会平等,保证公司对《平等就业机会法》的了解,特别强调对女学生招聘的平等机会以及纠正歧视性的招聘实践;为女大学生举办研讨会,发放招聘指导手册,帮助她们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资质的工作。(杨伟国系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6日第8版

上一篇      下一篇